頭份社大 實用中醫 課程大綱 991015

1. 肝臟象

2. 心臟象
心主血(心火化赤 氧氣)
心主脈、心藏神(以心代腦 神智不清 熱入心包)
心其華在面
心開竅於舌、在液為汗
心在志為喜
心為陽臟、主陽氣
與夏氣相應

3. 脾臟象
補充:脾轉輸水榖精氣 營養其他四臟 又稱[孤臟]

4. 肺藏象
肺主一身之氣 肺主呼吸之氣
肺主行水 肺朝百脈 肺主治節(宣發肅降)
肺主皮毛
肺開竅於鼻、在液為涕
肺在志為憂
肺為嬌臟
與秋氣相應

5. 腎臟象
腎藏精(生長、發育、生殖、生髓、充腦、化血、腎陰、腎陽)
腎主水  腎主納氣(肺為氣之主,腎為氣之根)
腎主骨、其華在髮
腎開竅於耳及二陰、在液為唾
腎在志為恐
腎主封藏、與冬氣相應

6. 心經循行
常用穴道:
神門:鎮靜安神 寧心通絡

7. 小腸經循行
常用穴道:
後谿:落枕、急性腰扭傷(通督脈、後谿督脈內  頸)
養老:落枕、腰痛
肩貞:肩頸痠痛、膏肓痛
天宗:肩頸痠痛、膏肓痛、通乳、豐胸

頭份社大 實用中醫 課程大綱 991008

1. 五行–木-火-土-金-水
五行屬性歸類:五味 五色 五方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體 五官 五志 五液(表1-4)
相生 相乘(克) 相侮的概念 子復母仇(圖1-15)
五臟的生理功能(p.39)
舉例:肝脾不調

2. 肝臟象
肝主疏泄(情志、消化、血行、水液、月經、精液)
肝藏血(貯藏、調節)
肝主筋、爪
肝開竅於目、在液為淚
肝在志為怒
肝為陽臟、體陰用陽
與春氣相應

3. 脾臟象
脾主運化(水穀、水液)
脾主統血
脾主肌肉四肢
脾開竅於口、唇、在液為涎
脾在志為思
脾主升(胃主降)
脾喜燥惡濕(胃喜濕)
與長夏之氣相應

4. 肝脾的關係(p.101-102)

5. 胃經循行

常用穴道:天樞、足三里、豐隆

天樞:消化系統(腹痛、吐瀉、便秘、脹氣)、婦科(月經不調)、水腫

足三里:補一身氣、「身體若要安,三里莫要乾」、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(喘、咳)、泌尿生殖系統(小便不利、遺尿)、循環系統(心悸、高血壓、中風後遺症)、蕁麻疹、五官(眼睛乾澀、耳鳴耳聾、鼻病、咽痛)、下肢酸痛(足背)

豐隆:(去無形之痰) 頭痛、消脂、咽痛、喘、消化系統、下肢水腫、便秘、中風後遺症、失眠、高血壓

6. 脾經循行

常用穴道:公孫、三陰交、陰陵泉

公孫:腹痛、胃痛、痛經(平滑肌收縮痛)

三陰交:婦科三陰交(婦科、痛經、月經不調、肌瘤、內膜異位、產科、乳汁不足、產後保養、更年期保養)、脾胃虛弱(消化不良、習慣性腹瀉)、便秘、男科(陽痿、早洩)、下肢水腫、下肢酸痛、內踝扭傷、高血壓

陰陵泉:腹中冷痛、腹滿、腰痛、急性腰扭傷、小便不利、水腫、尿失禁、帶下、膝關節酸痛、失眠

頭份社大 實用中醫 課程大綱 991001

1.    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、發展與主要特點
望聞問切
理法方藥
精氣、陰陽、五行
臟腑經絡、精氣血津液

理論形成
文化基礎
醫學基礎–長期醫療實踐中醫知識的累積
哲學基礎

難經
傷寒雜病論
神農本草經
三因學說
命門學說
瘟疫論
濕熱病(如麵裹油)
三焦辨證

整體觀
統一性–>與環境的互動
四季陽氣消長、地理環境
社會環境、政經文化、七情內傷

辨證–>論治
病、證、症
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邪正盛衰(病勢)
觀其脈證、知犯何逆、隨證治之
辨證與辨病結合
同病異治、異病同治

2.    精氣學說的基本概念、內容與應用

精的定義
氣的定義
精氣的內涵、宇宙觀、中醫觀
氣機、氣化
精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(相互連結)
天地精氣化生為人
天地人合一的整體觀

3.    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、內容與應用

陰陽:最初的含義、相互對立、有名無形
陰陽的相對性
一天的陰陽變化
太極的陰陽:對立、互根、消長、轉化、陰陽之中復有陰陽
中醫學的應用:
人體結構
生理功能
病理變化
疾病診斷—望聞問切、傳忠錄陰陽篇
養生
治療—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;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

4.    肺經循行
常用穴道:尺澤、列缺、魚際
尺澤:手肘痛、咳嗽
(胸脅肩臂痛、遺尿、急性吐瀉)
列缺:手腕痛、媽媽手、咳嗽、頭項尋列缺
(偏頭痛、牙痛、咽腫、水腫)
魚際:手麻、咽痛
(身熱、汗不出)

大腸經循行
常用穴道:曲池、迎香、合谷
曲池:手肘痛、感冒、咽痛、中風後遺症、濕疹、蕁麻疹
(黃疸、水腫、高血壓、難產、乳汁少、便秘、眩暈)
迎香:鼻塞、不聞香臭、鼻過敏、顏面神經麻痺、酒查鼻、痤瘡、黑眼圈
合谷:面口合谷收、手痛、肩痛、頸部酸痛、感冒、痛經(配三陰交)、腸胃炎、中風後遺症、濕疹、蕁麻疹、三叉神經痛、顏面神經麻痺
(黃疸、水腫、高血壓、難產、乳汁少)(四關穴—配太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