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中醫裡,「風邪」不只是吹到風那回事,還有一種是血管裡的風。
當我們吃太油、太甜、缺運動,膽固醇就會像小油滴一樣黏在血管壁,形成「痰濁」。
痰濁一多,血流就像河道被卡住,一遇到「風」,就會亂竄——這就是中醫說的「風邪內動」。
現代醫學叫它「動脈硬化」,中醫則會說:先化痰濁,風才會乖乖停下來。
小提醒:少吃油炸、高糖,常動一動,讓血流順暢,才不怕「風」亂跑。
#膽固醇 #膽固醇中醫 #膽固醇不是只用紅麴
#不如辨證論治
全人醫療照護、減重、中醫美容
預約專線:02-2923-3838 (就愛瘦-瘦吧瘦吧)
地址: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區二段43號
交通方式:
1. 搭捷運: 頂溪捷運站一號出口左轉永和路,到中山路口後過馬路,永豐銀行旁
2. 開車: 中興街10巷有停車場,走路約三~五分鐘
3. 公車站名: 中興街口
當然有,中藥的止痛藥還有很多種,以下舉幾個常用的止痛藥:
木香:常用在脾胃不適的腹痛,搭配砂仁,氣虛疲勞的可加黨蔘,食慾不好的可加白朮。腹痛腹瀉可以加黃連。腹痛大便不爽的可以加大黃。膽結石疼痛可以加鬱金。
白芍:常用在婦科方面,痛經的可以搭配當歸、熟地;月經量多出血不止陰虛的,可以加生地、阿膠、地骨皮。頭痛屬肝陽上亢的可以加生地、牛膝、鉤藤。上腹疼痛,可以加當歸、白朮、柴胡。經常抽筋可以用白芍+甘草。腹痛腹瀉,拉完就不痛的腸躁症可以加防風、白朮。另外白芍還可以治療多汗症;表虛自汗加桂枝。陰虛盜汗加生地、牡蠣、浮小麥。
乳香、沒藥:經常一起使用,跌打損傷的疼痛,除了止痛,還可以消腫,幫助骨頭、韌帶、肌肉、皮膚的復原。
延胡索:胸悶胸痛,可以加瓜蔞、丹參、三七、川芎,胃痛可以加白朮、枳殼、白芍。胃寒痛喜按,可以加桂枝或乾薑,胃熱痛可以加梔子、黃連,胃脹痛可以加香附、木香。上腹脹痛可以柴胡、鬱金。女生痛經可以加當歸、桃仁、香附、吳茱萸。跌打損傷可以加乳香、沒藥。關節風濕痛,可以加桂枝、附子、細辛。
戒掉零食的方法:想吃零食時就先喝水。想喝飲料時也一樣,就先喝水。多喝水並不能減重,但是多喝水是一種替代嘴饞的方案之一。當熱量控制在基礎代謝的標準,男生約1500大卡,女生約1000-1200大卡,饑餓感還是會有,多喝水也是可以取代食慾上來時的方法之一。與其靠有限的意志力去克制飲食,不如找一個替代的方法,那就是喝水。所以多喝水可以減重的說法漸漸傳開來。另外,讓食物遠離視線,家裡不要放多餘的食物,尤其是零食絕對不要放。
本病屬「咳嗽」、「痰飲」、「喘證」等範圍。分為外感引起,以及臟腑功能失調造成,大多是肺氣虛弱,或是肝火上炎,影響肺部支氣管發炎,老年久咳則可能與腎氣虛衰有關,通常伴有其他慢性病。外感是由於外邪侵犯肺部,例如covid-19病毒性肺炎,但即使是同一種肺炎,也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,有些是風寒型,有些是風熱型,有些是外感濕邪。剛開始的原型病毒染病後症狀嚴重,大多屬於風熱型,一下子就造成肺炎重症,中醫認為屬於風溫的一種。後來的變種病毒,傳染力更高,但症狀越來越不嚴重,然而得病後不容易痊癒,大部分是外感風濕的證型。外感風濕的部分,可能會引動脾濕,脾濕容易生痰,有些咳得出來,有些雖表現為乾咳,但仍以支氣管發炎為其病徵。這種濕邪雖少痰或無痰,仍要用芳香化濕的藥,配合潤肺的藥一起治療。風寒性則常見於過敏性支氣管炎造成的氣喘,在身體表現為風寒型的支氣管炎,其發炎期,與肝火又有密不分的關係,如果可以避免過敏原的刺激,則可以減少發作。
總結歸納:
支氣管炎分為外感和內傷,外感的部分,有風、寒、濕、熱;影響的臟腑包含肺、脾、腎,也有肝火上炎犯肺,或是老年人肺病較嚴重,也會影響心臟的功能。
症狀:
主要以咳、痰、喘、支氣管炎為特徵。常在氣候突變或上呼吸道感染時,引起急性發作或加劇。出現膿性黃痰或少痰無痰,并可伴畏寒、發熱、喘息。若是上呼吸道感染合併咽喉炎會有咽痛的症狀。
常見證型:
風寒型︰咳嗽聲重、畏寒肢冷,或面色㿠白,甚則因咳喘而不能平臥,影響睡眠,痰多色白而清稀,口不渴,生病時喜熱飲食,小便清長,可能有過敏性鼻炎病史。舌質淡紅、苔薄白,脈浮緊。治法以疏散風寒,化痰止咳為主。
風熱型︰咳嗽痰黃而濁或白黏難咯,發熱微變風寒,或肢體酸楚,咽痛,生病時渴喜冷飲,尿黃短少,大便秘結。舌質紅、苔黃膩,脈浮數或滑數。covid-19病毒性肺炎早期症狀或流行性感冒很多屬於風熱型。治法以疏風解表,清熱化痰為主。
肺氣陰兩虛夾燥邪傷肺︰乾咳無痰,或痰少不易咯出,鼻燥咽乾,咳甚者胸痛,痰中夾血,或兼惡寒、發熱等表證,舌質乾紅少津,苔薄白或薄黃,脈浮澀或細數。治法以辛涼清肺,潤燥化痰為主,陰虛明顯者佐以滋陰藥。
肺氣虛︰咳聲清朗,多為單咳或間歇咳,咯痰清稀,色白而量少,或伴胸悶憋氣,易流汗,不能做激烈運動,經常感冒。舌質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細而無力。治法以補益肺氣,固表化痰為主,西洋蔘和麥門冬為常用藥物。
肝火犯肺︰乾咳無痰或少痰,痰黏稠不易咯出,平素氣短,動則加劇,口乾咽燥,眠少或不易入睡,頭暈目眩,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病,例如:高血壓。若兼有胃熱+腎虛者,可能伴有糖尿病。舌紅少苔,或光剝無苔少津,脈細澀或細數或弦數。治療以滋陰清熱潤肺為主。
結語:
中醫治療支氣管炎,不專以症狀控制為主,而以整體調理,治療需一定時間,若能耐心治療,按時服藥,大部分都可痊癒,減少肺部損傷。久病或伴有其他慢性病者,治療則更需要耐心,若有肺纖維化或是慢性阻塞性肺炎,也是要更多的耐心治療。
很多疾病都和痰濕有關,加上氣虛的原因,造成基礎代謝率變慢,所以肥胖的人常常會有氣虛和痰濕的問題。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,沒時間運動,加上飲食精緻,有些人食用餐點的份量過多又不自知,造成脾胃虛弱,有人會有脹氣的感覺,但有些人甚至不自知腸胃脹氣。若脾胃虛弱,就更不能運化痰濕,造成痰濕更嚴重,若有愛吃冰的習慣,也會造成腎陽不足,血瘀氣滯,都會導致痰濕加重。
早期我們中醫對於減重大概只分成兩種體質,一為氣虛體質,二為痰濕體質。最近流行減重分型,有許多減重的朋友都會問我五型體質,這裡大概講解一下:
1.#脾虛濕氣重
因為較少運動,加上飲食失節,雖然只吃三餐,但份量仍然太多。較少運動、較少流汗,若外食口味較重,水分容易在身體滯留。喜歡喝冰飲,也會造成脾胃虛寒,多種原因則造成脾胃濕氣加重。
2.#胃熱型
胃熱則消穀善饑,食慾很好,食量也很大,皮膚常常出油,汗雖然多,但因為熱量攝取過剩,脂肪也容易堆積。喜歡吃炸的、口味重的食物,常常會有伴隨糖尿病或是高血脂。可能也會有青春痘的問題。
3.#肝氣鬱結
壓力大的人有些人有自覺,但有些人則是不自覺。壓力來源有些是工作,有些是考試壓力,有些是人際關係的壓力。有壓力的情況下容易暴飲暴食,因為吃東西是滿足身體最快的方式。但長期下來,五臟六腑就會失去平衡,最常見就是影響肝氣鬱滯,情緒不穩定,或是情緒低落,男生可能會有特別倦怠,不想動。女生也會有倦怠,另外女生會因為肝氣鬱結,也會造成月經不規則的情況出現。
4.#氣虛血虛
這類人天生就比較虛弱,有些是生產後的媽媽,或是久病大病之後,或是年長之人。容易累、記憶力變差,可能白天想睡,晚上卻是不易入睡,臉色蒼白或偏黃,容易心悸或喘。這類人若要運動,不宜作強度太高的運動,心跳維持在110-120的強度即可。
5.#腎氣不足
腎氣不足和內分泌有關,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者,可能需要補腎氣,有些是遺傳性的肥胖,把脈也會發現尺脈較弱,有些是長期作息不正常,日夜顛倒,可能有腰痠、頻尿或夜尿的問題,在減重的過程中,若能配合補腎氣的藥物,效果會更好。
預約專線:02-2923-3838 (就愛瘦-瘦吧瘦吧)
地址: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區二段43號 (中正路623號旁巷口)
交通方式:
1. 搭捷運: 頂溪捷運站一號出口左轉永和路,到中山路口後過馬路,永豐銀行旁
2. 開車: 中興街10巷有停車場,走路約三~五分鐘
3. 公車: 中興街口
預約專線:02-2923-3838 (就愛瘦-瘦吧瘦吧)
地址: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區二段43號 (中正路623號旁巷口)
交通方式:
1. 搭捷運: 頂溪捷運站一號出口左轉永和路,到中山路口後過馬路,永豐銀行旁
2. 開車: 中興街10巷有停車場,走路約三~五分鐘
3. 公車: 中興街口
這波冠肺炎,開始有更多人找中醫看診,其實中醫治療咳嗽的效果真的很好,尤其這次新冠肺炎各式各樣的變種,造成大量的民眾染上新冠肺炎,有些重複感染,有些是感染之後遺症,耳鼻喉科的治療之後還是會咳,有些人就會轉而看中醫。有沒有效,看民眾回應就知道。
接下來會有新冠肺炎轉陰但仍然會咳嗽的病人,仍然建議用中醫繼續調養。
此外,若有感冒症狀,經過這次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,更能證明中醫治感冒效果更快,不會比耳鼻喉科差。
雖然媒體報導都在提清冠方缺貨,其實淨冠方效果也很好,陳院長個人意見是比較推薦淨冠方,預防的話ㄧ天一包,治療是一天三包。
本診所備也持續提供加味清冠方藥粉、淨冠方藥粉、加味清冠方水藥、淨冠方水藥。歡迎洽詢。02-29233838
天氣漸漸轉涼,身體變得有點懶,早上特別想賴床,變得容易疲勞了。加上最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,時常感到疲累的症狀,中醫可以幫助你什麼呢?
秋天天氣開始變涼,尤其這兩天氣溫突然下降,體質虛弱敏感的人感受特別明顯,加上有些人打完疫苗後,身體疲累感加重,有一些惡寒怕冷的感覺,這些都可以吃一些補氣的中藥。中醫認為,衛氣作用在體表,若能調理營衛之氣,惡寒怕冷的症狀都可以馬上改善。有些人會擔心打疫苗之後有不適感,中藥除了補氣藥,祛風藥、清熱藥、去濕藥,祛痰藥都可以隨症加減。體質改善之後,抵抗力就會變好。
因為氣溫下降,有些人會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,或是鼻過敏發作,這些人除了營衛失調,可能還有肺氣虛弱的體質,這時可以用黃耆、人蔘搭配紅棗、枸杞作為調理之用,但要小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經常使用人蔘、黃耆,甚至紅棗也不能長期使用,否則容易上火,而紅棗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脾胃濕氣太重,因其糖分較高,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宜過量。中醫講究的是五臟平衡,肺氣虛弱的人若能同時調理脾胃,常常可以事半功倍。
此外,容易四肢冰冷的人,晚上會因為腳底冰冷,造成不易入睡或睡不好,而白天容易倦怠疲累,如果又在冷氣房工作,身體循環會變得更差,久坐加上不運動,會加重循環不好的情形。這類人屬於陽氣虛弱的體質,若要根本改善,一定要養成運動的習慣。此外也不能像夏天一樣,吃冰、喝冷飲,冰冷的食物也要節制。
秋季養生的方法,首要注意維持充足的睡眠,盡量在11點上床睡覺,規律的生活作息加上適當的運動,不宜太累,但也不要久坐不動。保持愉快的心情,注意氣管與肺的相關疾病預防。因為疫情的關係,常洗手,戴口罩,也很重要。若想要中藥調理體質,最好找合格中醫師,不要自行服藥,以免補氣補過頭,要提高免疫力,並非一味的補氣,還是要針對體質效果才會好。